表二:江西省级非遗项目一览表——赣州地区 |
序号 | 类别 | 名称 |
1 | 传 统 美 术 | 章贡区客家竹雕(第三批省级) 大余核微雕技艺(第三批省级) 兴国篆刻(第四批省级) 章贡客家根雕(第五批省级) |
2 | 传 统 技 艺 | 兴国鱼丝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石城砚制作技艺(第二批省级) 石城肉丸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龙南杨村米酒酿造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酸酒鸭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酸菜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灰水粄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全南客家熏鸡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全南蓝巾帕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手工艺术模具雕刻钢模(第二批省级) 瑞金传统竹编工艺(第二批省级) 瑞金冈面车灯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瑞金鱼圆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崇义黄姜豆腐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崇义米酒酿制技艺(第三批省级) 崇义龙灯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大余南安板鸭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赣县田村花灯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南康天车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会昌藤器(第一批省级) 石城横江重纸古法造纸技艺(第五批省级) 瑞金客家祠堂营造技艺(第五批省级) 定南客家童帽制作技艺(第五批省级) 宁都长胜陶器制作技艺(第五批省级) |
3 | 民 间 文 学 | 南康木根源(第四批省级) |
4 | 传 统 音 乐 | 南乡大堂音乐会(第二批省级) 崇义竹洞畲族山歌(第三批省级) 会昌踩鼓(第四批省级) 赣南客家民歌(第四批省级) 大余吉村年歌(第五批省级) |
5 | 传 统 舞 蹈 | 章贡区民间高跷(第二批省级) 银坑甑笊舞(第二批省级) 于都茶蓝灯(第三批省级) 瑞狮(第二批省级) 花棍舞(第二批省级) 全南车马灯(第三批省级) 上犹九狮拜象(第三批省级) 安远瑞龙(第三批省级) 崇义告圣(第三批省级) 大余南安罗汉舞(第三批省级) 大余旁牌舞(第四批省级) 赣县云灯(第四批省级) 安远茶篮灯(第四批省级) 信丰瑞狮引龙(第四批省级) 崇义三节龙(第四批省级) 会昌畲族摆字龙(第五批省级) |
6 | 传 统 戏 剧 | 宁都中村傩戏(第一批省级) 宁都采茶戏(第二批省级) 安远九龙山采茶戏(第三批省级) 手端木偶戏(第二批省级) 东河戏(第四批国家级) 兴国提线木偶(第三批省级) 兴国端戏(第四批省级) 江西提线木偶戏(第四批省级) 江西杖头木偶戏(第四批省级) 赣县木偶戏(第五批省级) |
7 | 曲 艺 | 宁都鼓子戏(第二批省级) 南康古文(第三批省级) |
8 | 传 统 体 育、游 艺 与 杂 技 | 崇义石塘武狮(第五批省级) |
9 | 民 俗 | 赣南客家民俗(第一批省级) 章贡区客家菜制作技艺(第三批省级) 宁都石上割鸡担灯(第三批省级) 石上曾坊桥帮灯(第二批省级) 洛口南云竹篙火龙(第二批省级) 三僚堪舆文化(第二批省级) 赣南客家围屋习俗(第一批省级) 香火龙(第二批省级) 龙南杨村龙舟赛(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哭嫁习俗(第三批省级) 定南客家服饰(第三批省级) 全南中寨香火龙(第三批省级) 上犹客家门匾习俗(第一批省级) 安远欣山上刀山(第三批省级) 崇义舞春牛(第三批省级) 南康鲤鱼灯(第三批省级) 南康横寨唱船(第四批省级) 安远欣山过火炼(第四批省级) 会昌赖公庙会(第四批省级) 赣南客家匾额习俗(第四批国家级) 宁都刘坑竹马灯舞(第四批省级) 宁都大沽古教花灯(第四批省级) 全南谭坊举人龙(第四批省级) 信丰大阿子孙龙(第四批省级) 寻乌客家迎故事(第五批省级) 兴国四星望月习俗(第五批省级) 于都中石练兵习俗(第五批省级) |
10 | 医药 | 于都敦本堂熊氏民间中医(第三批省级) 定南挑积(第三批省级) 挑积(第二批省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