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今日头条、新华网报道,由南昌市滕王阁管理处、南昌市东湖区文化馆主办,江西涅羽堂非物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书法与植物染非遗跨界设计展》展览于2022年1月26日隆重开幕。
本次展览以《家》为主题,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非物质遗产研究基地沈海晖教授个人展,通过“书画创作与传统植物染技法的书画纸”的融合,将非物质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所展作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全手工的植物染技艺与书画完美在一起成为现场亮点。
其一:以“家”为主题的书法创作稿,沈海晖教授构思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以曾国藩、朱熹、了凡四训的内容,体现家训家风。第二部分以戒子书和明代女作家写给儿子的信。以家书体现家的温暖。第三部分以孝经诗词等表现家的延续。作品气韵生动、飘逸隽永婉如行云流水,书体以简牍、楷书、行书入手。
沈海晖教授自幼在母亲教导下习字,近些年,以篆隶入手,后研习颜真卿行书,分析其用笔、结构、形式,一部分作品中采用简牍的牍片的形式进行表现,力求达到高古气息。在行书创作中以颜真卿结合何绍基的结体进行创作。
其二:在本次作品的纸以纯植物提取色彩,进行底色染色和传统非遗流沙笺技艺进行复古纹样的表现。形成飘逸,流沙,敦煌飞天、行云流水的底蕴,使作品从内容、书体、风格中为时光里蒙了些许微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焕发出全新的光彩。
此次展览中所有书画作品的纸,都是用的植物颜色,通过流沙笺、洒金、植物多次染等的传统技艺手法进行创作。并将书法的空间设计与植物流沙笺的空间设计进行碰撞,从而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思想境界。
如果说书法是历史发展的见证,那么传统手工艺植物染便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韵染天然,魅力非凡,植物染艺术在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的财富。作为江西省首个研究非遗植物染色的高校教授,沈海晖深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从2010年开始扎根研究这门中国传统手工艺-非遗植物染,并把这门课程2011年申请为省里的精品课程,2018年申请为省线上精品课程,江西省第一批跨校互选课程,2020年为第一批江西省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非遗课程在超星学习平台学习人数近9千余人。
经过12年的潜心实践,将植物染设计在布艺和书画纸上进行研究,植物染与书画两者完美地挖掘与运用,结合在一起产生个性。
此次展览通过书画与植物染的情怀叙述,来达到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和艺术思想的全面理解。不仅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大美育的进行时,传承人令千年的中华文明在春潮涌动的新时代大放异彩。